来源:成都鹏业软件 发布日期:2019-12-16 浏览量:9880
为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实现精准管控,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住建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智慧工地”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建设和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点多面广,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问题隐患突出的特点,以解决施工现场监管难点和监管盲区为出发点,并自动与信用评价对接,通过现场与市场两场联动,形成施工现场完整闭合的智慧化监管流程,构造“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在线处置、信用评价”的智慧监管应用场景。
智慧工地平台主要利用智能终端、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实时采集建设过程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建设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自动锁定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预警信息直接自动反馈至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并根据问题不同等级自动触发现场处置流程,一般为由项目部自行整改,较大或严重问题则由主管部门介入核实,一经认定的违规行为自动进入信用评价。
目前,智慧工地平台已应用于线上巡查、现场视频调度管理、质量管理、实名制管理、塔吊管理、运渣车管理、扬尘监控管理、智能识别、停工停建管理、夜间施工管理等多个场景。
平台登录页
平台首页
为积极响应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切实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效能,督促施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主体责任,对建筑工地实施实时在线监管、预警预测及动态管理,加强应急指挥、事故调查处置及施工单位信用管理,提高建设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高效、实用、经济”的原则,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信息汇聚,一网通管。创新监管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优化提升各监管子系统,推动系统全联通,监管全覆盖,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一网通管”。
二是,创新监管,夯实责任。打造“施工设施设备+黑匣子”的智慧监管新方式,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双落实。利用“黑匣子”的实时监测功能,将各类违规预警信息即时推送项目三方主体,提升施工现场问题发现、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主体责任的落实。利用“黑匣子”的记录功能,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结合“双随机”在线检查,提升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强化政府监督责任的落实。
三是,调度会商,应急指挥。依托智慧工地平台的数据汇聚优势,整合我局视频会议系统等其它资源,实现工程项目远程调度和工程事故应急指挥。
通过安装于施工现场的高清摄像头配合《智慧工地线上巡查管理办法》实现人工巡检和AI智能巡检,人工巡检是安排视频监控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内设备检查及视频监控数据调取、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取证。AI智能巡检是利用智能图像识别算法,对作业面未佩戴安全帽、裸土未覆盖、基坑积水等安全或文明施工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和证据留存。人工和智能巡检发现的问题都将自动生成问题处置单,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推送给不同的责任主体进行整改回复,未整改回复的将进行信用扣分,形成监管闭环。
行为识别
巡查处置
现场视频调度是利用手机APP实现施工现场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实时视频连线,连线后可进行详细的沟通,远程视频调度是对现场固定视频的有力补充,可以覆盖固定视频不能覆盖的区域,在进度核查、应急处置、问题沟通等场景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在调度工作中可以实时记录项目问题,便于后期持续跟踪处置。
现场视频连线
施工质量检测应用通过利用芯片、二维码、手机GPS定位等技术手段对工程送检的样品进行身份绑定,并通过对检测设备的改造,实现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实时上传,有效的减少了检测过程中的样品造假、报告造假等行为,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系统还通过对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违规见证、违规送样、不合格报告等异常数据进行预警,辅助监督人员的监督工作,为事后追责提供依据凭证。
材料送检全过程
全市质量检测情况统计
建筑用工实名制管理构建了集企业人员信息采集、实名认证、人员派遣、现场考勤(人脸识别)、在岗管理、工资支付、安全教育、维权投诉、信用评价及过程监管与一体的安全、实时、高效的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岗位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实名认证,形成人员实名基础库,有条件实施封闭式管理的项目通过人脸识别终端与门禁系统结合实现现场考勤,不具备封闭式管理的工程项目,采用手机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采集的现场考勤为岗位人员在岗、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等提供数据支撑。
电子围栏考勤
全市人员考勤统计
塔机安全管理应用场景是集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储存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高科技应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黑匣子。实现多方实时监管、区域防碰撞、塔群防碰撞、防倾翻、防超载、实时报警、实时数据无线上传及记录、实时视频、语音对讲、数据黑匣子、远程断电、精准吊装、人脸或指纹驾驶员身份识别、塔机远程网上备案登记等功能。同时,与实名制管理结合对顶升、拆卸等人员持证、人员到岗数量等进行精准管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塔吊设备分布
塔吊运行监控
运渣车管理是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对进出工地的车辆进行车牌、车型和车身清洁度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在与城管委备案的渣土运输车车牌管理库中的车辆进行比对,对未备案的车辆进行报警提醒,并通知项目部进行整改回复,对报警次数多且长期不回复的工地进行排名分析,为双随机检查或重点监管提供支撑。
车辆智能识别
全市运渣车运行情况统计
工地扬尘管理通过前端传感设备和视频设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PM10、PM2.5、噪音、现场照片等数据,在扬超标时进行自动预警并通过无线连接启动喷雾或喷淋设备,实现自动降尘,极大的提高了扬尘的处理效率,并且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动态颗粒物、噪音数据和图像数据,解决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
扬尘重点全域管控
全市扬尘监控统计分析
通过与开工统筹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获取全市占道施工项目区域信息及申请占道时间。通过调取占道施工区域附近的天网摄像头,对占道区域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精准审查,以及超期未拆违的进行预警。
占道施工审核
通过安装于施工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现场裸土未覆盖、车辆出场未清洗等违规行为自动识别查证,及时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监督部门预警提示,并对未及时处置的相关企业实行信用扣分。
安全帽识别
裸土覆盖识别
通过综合施工现场人员考勤、施工机械、施工材料等各类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自动分析研判项目是否有停工风险,并及时向属地监督部门预警提示,进行现场复核。
停工项目分布
全市停工项目分析
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员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不易达到的施工部位进行现场航拍,从而将整个施工现场的视频和图像资料实时回传给操作人员和智慧工地调度中心,通过中心专业人员的分析,及时发现质量和安全隐患,并下发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外墙脱落拍摄
塔吊吊臂拍摄
利用导入项目的轻量化BIM模型,将施工现场的各种问题进行汇聚呈现。通过与现场视频以及视频调度相结合,充分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突出问题,为项目推进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BIM模型展示
项目3D建模
成都市采用传统监管模式仅可实现全市施工项目每月20%-30%的现场检查率,通过智慧工地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周内实现线上对在建项目全覆盖滚动检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自2019年运行以来,目前全市有5093个项目接入智慧工地平台,项目覆盖率超过78.2%,发现质量问题2万条,安全问题1.5万余条,文明施工问题3万余条,有效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促进监管公正透明、规范高效。
(一)初步形成主管部门、监督机构、属地政府联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市区两级联动、市场现场联动、跨部门联动”等协同工作机制,实现施工现场监管的扁平化、快速化,对施工现场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初步形成全覆盖、无死角、快处置模式。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现场的智慧管理、智慧处置,补充人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实现24小时全方面监管,如对扬尘、运渣车、夜间施工等的管理,实现了监测、预警、信用扣分全部自动完成。
(三)初步形成无感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的监管模式。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强化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干扰。自动监测、线上巡查时刻存在,通过这种方式把安全生产和规范施工的压力切实传递到项目和作业人员,提升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安全帽、安全带专项整治行动为例,对初次发现未规范佩戴使用安全帽、安全带行为给予企业7天整改期,在整改期内如再次发现就对企业进行信用扣分。促使企业安排管理人员到作业面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规范操作,降低人员高坠、触电、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风险。
通过对施工现场数据的全面采集,实现了对质量检测、塔吊(安装、拆卸、顶升)安全风险、岗位人员脱岗、违规作业、劳务用工、疫情防控、混凝土供应、工资发放预警、停工停建预警、夜间施工等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应用和预测预警。
通过前端视频智能巡检施工现场情况,自动发现未佩戴安全帽、裸土未覆盖、现场脏乱差等违规行为。
建立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制度,通过双随机抽取项目,专业技术团队进行线上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发起现场处置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的实时联动。
通过数据分析落实的问题,自动与信用评价进行关联扣分,提高了信用评价的公平性,同时,也减少了自由裁量权。
通过无人机巡查,不但能确保巡查人员人生安全,又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便于管理者开展隐患排查和工程质量检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